2007年,巴丹尼和新婚妻子来到中国,选择重走丝绸之路作为蜜月旅行。“生活就像一本书,不旅行就好像一直在读同一页。我和妻子都爱旅行,我们决定沿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足迹探访中国。”巴丹尼说。
在旅途中,巴丹尼见到了许多马可·波罗在书中记载的著名景点,包括位于中国西北的月牙泉。这趟旅行给巴丹尼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三年后,他决定加入一个交换项目,来到广州大学工作。
巴丹尼本是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一名粒子物理学家,后来他转而从事高能辐射探测软硬件的研究。广州大学一直以来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开展的合作和研究,对巴丹尼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帕多瓦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的城市,以众多的桥梁和运河闻名于世。在巴丹尼看来,桥梁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设施,也能有效地连接不同的文化与社会。
“我在广州生活得久了,也爱上了这座城市,希望能在帕多瓦和广州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巴丹尼说。
在巴丹尼和同事的努力下,帕多瓦大学和广州大学从学生交流开始,逐步建立沟通的桥梁。
2018年,由广州大学和帕多瓦大学为发起单位的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成立,旨在加强广州与各国际友好城市及其当地大学间的联系和交流,鼓励各成员大学共享国际学术资源,进行教育和科技合作。
在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的合作框架下,广州和帕多瓦——两座分别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两端的城市——有机会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合作。
“我认为国际交流学生非常重要,因为年轻人代表着未来。交流学生就像文化使者一样,能够促进文化融合,也能为其家乡带回不同的文化知识,成为联系不同国家的桥梁。”巴丹尼说。
尽管国际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但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依然坚持为会员大学的学生提供线上国际课程。
“我们期待在疫情好转后重启国际交流项目。”巴丹尼说,“人类面临全球变暖、贫困、饥荒等多种国际性的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我非常认同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
巴丹尼认为,只有建立更多连接不同国家的无形之“桥”,才能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为科技合作设置壁垒,只会像无形的“墙”一样,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
现在,巴丹尼很享受在中国的生活,他也把家人带来定居在广州。他13岁的儿子已经能说一些中文,并分辨出几种不同的茶叶。
“中国的传统和菜肴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菜肴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中国和意大利都是喜欢传统和历史的国家,我认为两个国家很容易保持合作。”巴丹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