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0月30日电(张煜欢 雷昱儿)在杭州市临平区,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抱城而过,所过之处皆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塘栖崇贤绿道边,河畔湿地白鹭起落,路旁农田稻米飘香;运河两岸,科技创新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云合小院里,运河文化有了数字化新IP……
作为当地最为鲜明的城市标识,大运河承载着当地千年发展历史,多年来更实现了保护和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如画风光添景色之活力
2021年10月,临平区全面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
自建设启动以来,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下称“管委会”)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硬件”基础上,对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等“软件”进行提升。
如今漫步在塘栖崇贤绿道边,不仅有运河波光粼粼、船舶往来的自然景色,还能欣赏到沿岸农田稻田金浪、果树青翠的田野风情。然而,这片如画美景来之不易,它的背后曾有一段尘土飞扬的往事。
“贯连五方水,衢通千万家。”千百年来,运河水汇聚于临平,为城市发展打通了经济动脉。但后来由于沿线低小散渣土工矿码头较多,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污水零直排建设不彻底,以及沿岸农居风格杂乱、滨水绿化粗放等原因,河道及周边环境不容乐观。
因此,管委会联合属地镇街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覆盖29公里运河沿线的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推进沿线低效码头、企业征迁工作,以此全面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民众生活品质。
生态之美,更需共享给当地百姓。记者了解到,管委会积极在运河沿岸进行绿道工程建设,该绿道全长29公里,预计年底前郊野段绿道可基本成型。
据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打造绿道景观时,管委会充分考虑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在郊野段绿道的建设中以田园风光为重点,致力于展现沿岸传统农耕村落的传统习俗,使大运河的河畔景色在整治后,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科技创新添产业之活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大运河几千年来的经济带属性在今天的体现。”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管委会将科技创新产业作为运河沿岸产业发展的重点,有利于使大运河在现代继续保持经济活力。管委会自去年底成立至今,已完成18个重大项目、人才项目集中签约。
在塘栖镇工业园区,有家专攻铝箔屏蔽材料的浙江“品字标”企业——杭州巨力绝缘材料有限公司。20年来,企业致力于为物联网芯片包覆屏蔽、智能家居热导系统等制造商提供高品质的铝塑复合材料。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企业现已获得超过16种产品与技术专利。
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新道路,正在当地逐步探索。一方面,管委会深化运河沿线资源的品牌化运作与产业化经营,打造大运河文创园和大运河瓷文化创意基地;另一方面,管委会以“招商+引智”为支撑,构建产业平台发展动力,对接影视文化、科技孵化、研发设计等领域,并以现存工业遗址为基础,带动沿线工业遗存进行整体提升。
数字创意添文化之活力
运河之畔,坐落着一座由闲置多年的老厂房改建而成的大运河1986文创园。据介绍,该园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走进园中,榫卯积木、微缩古建筑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映入眼帘,既富有传统特色,又饱含运河风情。
这里原本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浙江麻纺厂余杭分厂,而今依托于大运河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产业空间资源,它成了集滨河生态、建筑景观于一体的文创园,实现了对老厂房的空间重塑、功能再造。
沿着塘栖古镇的青石板路步入云合小院,满眼的潮玩盲盒令人眼前一亮,其与古色古香的环境截然不同,却又奇妙地融合。
“‘云合’是‘运河’的谐音,我们主要围绕京杭大运河打造其数字化IP。”云合小院负责人介绍道,在其搭建的“栖游文化数字生活世界”中,共设置了7个文化模块,将塘栖古镇和大运河文化以气味、音乐、手工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数字化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地围绕“一张分布图、一份状态表、一套工作机制”,发挥大数据、工作网格的重要支撑作用,做好文物古迹的普查登记和跟踪管理,形成保护工作信息数据和日常巡检管养工作闭环。
在临平,大运河的悠悠水波,正流淌出一幅流域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民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的美好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