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迎消费小高峰,销售套路仍需防范

发布时间:2022-10-19 10:25:43 | 来源:新京报 | 责任编辑:news

  秋天正是品蟹时,今年大闸蟹成熟较晚,眼下的时节才开始形成一轮消费小高峰。

  新京报记者从多位蟹农、销售商家了解到,大闸蟹近期销量上升,与“不少食客希望等蟹成熟之后再提货”有一定关系。中等规格以上大闸蟹更受青睐,公蟹和母蟹成熟度越来越高,10月中下旬将迎来新的发货高峰。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姚水生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今年阳澄湖大闸蟹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浮,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

  不过,大闸蟹消费市场上仍存在套路与花样,缺斤短两、迟迟不发货等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蟹卡蟹券经常被商家标注“666型、1888型”等,容易使消费者误解其真实价值,也应注意甄别。

  大闸蟹迎消费小高潮

 

 

  “大闸蟹一天比一天肥美喽,母蟹黄已满,公蟹膏已显”,澄亭阳澄湖大闸蟹相关负责人陈小东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一消息。据陈小东介绍,近期迎来一波提货高峰。

  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俞三男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在阳澄湖上有近400多亩的养殖水域,今年开湖第一天被预订100斤左右大闸蟹。最近大闸蟹预订量走高。

  陈小东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闸蟹销售量总体有约15%的下降。去年这个时期,高峰时一天发货300多份,今年高峰时期的发货量不到300份,但整体销售额与往年相差不大。”

  蟹状元新闻发言人王艳婷也说,“已迎来一波线上提货热潮”,从总量看,销售与去年基本持平。

  今年的大闸蟹市场上,消费者对于大闸蟹规格的需求在发生变化。陈小东告诉新京报记者,“往年这个时期,小规格消费需求多一些,今年中等规格以及大规格的蟹消费需求更旺盛,4两或4.5两公蟹、4两以上的母蟹销量有明显上涨。”他分析,这可能与消费升级有关,人们对蟹的规格和品质越来越看重,如今蟹农投放蟹苗时就优选大规格品种,且随着养蟹技术不断提升,未来大规格的蟹会越来越多。

  王艳婷表示,10月底至11月,预计大规格销售为主,比如公蟹在6两以上、母蟹5两以上会出现集中提货情况,这一趋势与往年基本一致。消费者对蟹的消费认知不断成熟,“从销售和客服渠道看,不少消费者能接受且熟练掌握了合适的时段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品类。”

  不少消费者延迟下单等待蟹成熟

  天气异常以及大闸蟹成熟较晚,其实也是影响今年销量的一大因素。

  根据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公布的数据,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湖区围网养殖与高标准池塘养殖预计产量共计9400吨,这一数据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俞三男介绍,自家整体销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与前期告知消费者今年大闸蟹成熟晚、不少食客等待品质最佳时期有一定关系。此外,网上“阳澄湖大闸蟹早就卖光了”等传言,也会影响到消费购买热情,“这种传言对我们蟹农也是一种伤害。”

  陈小东也认为,一些网上信息误导了消费者,还有客户问他今年的蟹是不是品质不好。“我就一一跟他们解释,今年只是生长期延迟,品质不受影响,目前大闸蟹的品质已经进入成熟期,尤其是10月15日以后,进入品质最好的时期了。”

  价格方面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销量的下滑。新京报记者从蟹农处了解到,国庆假期,大闸蟹出水价格较往年同期有10%-20%的上浮。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姚水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今年国庆节期间,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浮,总体价格呈现波动,这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不过,国庆节后,随着大闸蟹成熟度越来越高,供应量增加,出水价格略微下浮,但与此前相差不明显。此外,俞三男也告诉新京报记者,国庆节后,阳澄湖大闸蟹出水价格有5%左右的下调,“每年都是这个情况,属于正常。”

  10月15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大闸蟹销售市场发现,部分超市销售的大闸蟹出现价格下降的情况。在北京一家盒马X会员店,据工作人员称,阳澄湖大闸蟹单只母蟹(140g-160g)较国庆节期间下降约一成,其他产地的大闸蟹价格也有下降,其中现价29.9元的单只公蟹(165g-185g)之前售价37元多。永辉超市增光路店的大闸蟹也出现价格下浮,单只2两多的盘锦大闸蟹售价是21.9元。工作人员称,此前价格是30多元,未显示产地的单只售价9.9元的大闸蟹此前售价为16元。

  缺斤短两、迟迟不发货,销售陷阱仍在

  随着销售渠道越来越丰富,人们购蟹也更加方便,既可以选择菜市场亲手挑选,也可以在即时零售平台享受30分钟到家服务,还可以在电商平台选购蟹卡预订时间提货。但便利增加的同时,一些销售套路或陷阱出现。缺斤短两、货不对板、迟迟不发货、商家跑路等情况近年来屡有发生。

  其中,“螃蟹绑大绳”等不规范称重行为备受关注。就在国庆假期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市场监管局查处2起螃蟹过度捆绑案,一家商户经营的螃蟹绑绳重量占螃蟹自重的22%,远超5%的合理范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12315热线平台日前也接到与大闸蟹相关的消费投诉,称在某线上生鲜平台购买的大闸蟹未捆绑标签铭牌,与经营者交涉无果。

  另据10月8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第三季度消费投诉和舆情分析报告,蟹卡蟹券投诉主要集中于蟹卡高标低售花样多,兑换信息不明;兑换困难,无法正常使用;品控差,蟹质量不佳等。比如,胡女士2021年购买一张阳澄湖大闸蟹卡券,今年9月在线上兑换8只,收货后只有3只是活的,食用其中6只,发现有5只空壳、肉少。商家回应称,只保证发货时螃蟹是活的,最好在线下购买,其他情况无法保证售后服务。胡女士向相关部门投诉后,工作人员进行调解,商家补发了大闸蟹。

  蟹卡提货时压货甚至商家跑路提不到货的情况也备受诟病。新京报记者在投诉平台上搜索“蟹卡”发现,不少用户投诉“提不到货,蟹卡无法兑换”“以疫情为由不发货”“蟹卡预约不上,秒刷新却提示已约满”等。

  有网友今年8月投诉称,2020年9月在电商平台购买两张蟹卡,有效期3年,没想到却出现联系不到商家的情况。还有网友称,“朋友送的蟹卡去年就显示疫情和温度原因无法兑换,今年用了同样的理由”。新京报记者尝试联系相关网友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未有回复。

  事实上,蟹卡套路背后是利益的驱动。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客群,以极低价格出售蟹卡,但受制于成本压力,不能正常发货。

  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由于当时蟹卡卖的价格低,背后往往会涉及“发货了亏本,只好压货的情况”。“比如原本一天可以正常发100份螃蟹,但是实际只发50份,甚至一直压货并出现今年提不了等到明年提的情况,通过压货减少亏损”。此外,蟹卡预付费的消费形式,也让其拥有了一定金融属性。此前有媒体曝光“一只螃蟹也没卖,每张蟹券净赚100元”的销售套路。

  对于销售乱象,市场监管总局今年8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商品过度包装、“天价”月饼和蟹卡蟹券等问题,同时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监管力度,并发布提醒函等,规范大闸蟹、蟹卡蟹券市场价格秩序。

  其中,江苏扬州、连云港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规范大闸蟹市场价格秩序提醒函提到,严禁任何经营者实施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以网络等方式销售大闸蟹、蟹卡蟹券等,应当通过网络页面,以文字、图像等方式明码标价;不得通过虚假折扣、减价或者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等。

  江苏省消保委还提示,蟹卡蟹券经常被商家标注“666型、1888型”等,容易使消费者误解其真实价值,消费者应注意甄别。消费者购买大闸蟹卡券后,需看清有效期并及早提货。购买大闸蟹商品时,查看物流发货地、蟹扣标识等信息防止被骗。电商平台标注的商品蟹重量应为单只产品净重,不包括商品标签、捆扎绳及预包装物重量,消费者收货后可自行称重。消费者收到大闸蟹后最好当面验收,查看大闸蟹鲜活程度。如遇缺斤少两、死蟹、残蟹或货不对板等情况应拍照留证,及时与商户及平台协商退赔事宜。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