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守山人:是茶农也是守护者 年均巡山5万里

发布时间:2022-10-14 09:14:25 | 来源:华西都市报 | 责任编辑:news

  “今天上山无信号,联系我的请留言。”9月18日早上8点,翁建魁发布这条朋友圈时,已经走到武夷山脉的主峰黄岗山脚下,准备开始一天的巡逻,“最早中午能下山,如果走长线,天黑才能回来”。他说。

  46岁的翁建魁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星村大队桐木中队的一员,也是桐木村的一名茶农,今年已是他成为生态管护员的第7年。他熟悉崖壁上的雨燕,知道最古老的铁杉在什么位置,但也曾在山里迷路,直到天黑才走出。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有超过百名管护员、护林员和哨卡人员,他们穿行在密林间,值守在河道旁,足迹几乎踏遍公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群体中,有超过半数成员和翁建魁一样,是园内土生土长的居民,他们生在黄岗山下、九曲溪畔,构成守护国家公园最基础的细胞。

  茶农成生态管护员

 

 

  每月护林巡山五六十公里

  福建武夷山市桐木村,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腹地。有着“华东屋脊”之称的黄岗山就矗立在不远处。从翁建魁家开车出发,10分钟就能抵达山脚。

  20岁出头时,翁建魁曾搭乘拖拉机第一次登顶黄岗山,现在他还记得当时的雀跃,“山上的茅草比现在矮一点,还有黄花菜”。后来保护区严格控制黄岗山的人为活动,除了护林员与科研人员,鲜有人能够上山。

  再次登上黄岗山,是在翁建魁成为生态管护员后。2016年,当时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招聘传单贴到了当地各个自然村,“既能照顾家,还能赚一份工资,去黄岗山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一想到此,当年40岁的翁建魁就去报了名。

  徒步巡护是这份工作最重要也最辛苦的部分。管护员每人每月需巡山12次,包括2条8公里以上的长线、10条4公里以上的短线,每个月他们都至少需巡山五六十公里。

  护林员的工作大多相似。在巡山途中,他们要注意森林中是否有火灾隐患,留意是否有驴友违规进山,观察山里野生动植物等。

  在常规巡护工作以外,武夷山的管护员们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关注茶山,留意是否存在违规扩边种茶、毁林种茶等情况。

  在武夷山,村民多以种茶为业,翁建魁的另一重身份便是茶农。每年清明节后,迎来春茶季,这一个多月是一年中他最忙碌的时候,既要巡山,又要照顾家里采茶、做茶的工作。“我家茶不是很多,把时间控制好就行,有的时候晚上做点儿,休假时做点儿。”翁建魁介绍。

  为了增加收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前,村民上山毁林种茶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会带来水土流失的风险,影响森林生态的同时,也会破坏茶树的生长环境。

  近几年来,村民们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少茶农加入护林员队伍,参与整治茶山的巡护工作。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以来,武夷山市共整治茶山3万余亩,其中国家公园范围内有8500余亩。他们依赖大山生活,现在也在保护森林。

  保护每一条溪鱼

  “对维持水生态平衡有积极意义”

  黄岗山西南麓是九曲溪的发源地,有一支“护鱼队”专门负责在河道巡逻。队员们不用走山路,没有迷路的风险,但工作却不轻松,值夜班、通宵蹲守都是常有的事。

  国家公园范围内,九曲溪河道禁止捕捞任何水生动物,但仍有人铤而走险。今年三月的一个深夜,“护鱼队”接到举报电话,称河道上有人捕鱼。河道督查吴经乐和四五个队员立刻出动。当他们赶到南次路口附近时,河道上已经没有人影。

  从当天凌晨开始,队员们开始在河道两岸蹲守,“附近三公里范围内,都安排了人员。”直到第三夜的凌晨,河道上一人乘坐竹筏出现,没有捕鱼的工具,只有泡沫箱。“用的是鸬鹚抓鱼。”他的脑海里立刻就冒出了这个想法,“竹筏上亮着灯光,是为了给鸬鹚指路”。

  片刻后,吴经乐看到原本潜在水中的鸬鹚扑棱着翅膀,跳上竹筏,吐出嘴中的鱼。它们颈部都套了绳子,没法把鱼咽下,“一共有4只,在竹排附近上上下下”。捕鱼者靠岸后被队员抓获,后来被立案处罚。

  “我们在外面蹲守的情况很多。”吴经乐介绍,只要接到举报电话,他们就一定会出动,前去核实。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九曲溪,以及水中的每一条鱼。

  行走在九曲溪两岸,不时能看到水中成群的溪鱼,以光倒刺鲃最为常见,它们有着一双“红眼睛”,也被当地人称作“将军鱼”。和溪中多数鱼类一样,光倒刺鲃并非濒危物种,一旦游出国家公园或保护区范围,就有可能被捕捞上岸、摆上餐桌。

  但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光倒刺鲃等鱼类不仅被“护鱼队”悉心保护,国家公园也专门请来专家,评估九曲溪竹筏漂流项目是否会对它们带来不利影响。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何美峰博士是研究团队中的一员,2018年至2020年间,他们数次在九曲溪河道布设调查点,对水域生态环境及光倒刺鲃的种群情况进行调查。

  保护光倒刺鲃,就是在保护国家公园的水生态系统。这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以水中植物为主要饵料,可以控制水中的藻类等水生植物,防止其过度繁殖,“对维持整个水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控制水质都有积极作用。”何美峰介绍。

  记者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了解到,执法支队对九曲溪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护,通过持续保护,九曲溪流域鱼类数量明显增加,水质也达到I类标准。

  年均巡山5万里

  足迹踏遍公园各个角落

  走山路,值夜班,不管是巡山还是巡河,管护员们的工作各有各的辛苦。随着巡检助手软件、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红外相机等科技设备投入使用,管护员的巡护方式也有了变化。

  目前,每个护林员都安装了巡护助手软件,管理人员在后台能查看每个人的巡护轨迹,走到哪儿、停了几分钟都一清二楚。

  在野外,若是管护员进入无信号区域,管理人员也能通过巡检助手定位管护员的实时坐标,掌握他们的最新动态,防止发生意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已建立国家公园巡检平台,实现巡山护林人员现场调配、巡护记录、考核监督一体化管理。

  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现聘有管护员、护林员、哨卡人员上百人,年均组织参加巡护8000人次、线路3000条、行程约2.5万公里,实现了园区资源管护全覆盖。

  “保护家乡的生态很有意义。”吴经乐告诉记者,成为国家公园的首批管护员,让他内心非常“自豪”;翁建魁也表示喜欢这份工作,只要有需要,他会一直干下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杨霁月 田雪皎 杨峰

  《华西都市报》2022年10月14日第A10版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